2022年楊潔篪卸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後,中國外交系統大權移交到王毅和秦剛手裏,但是一系列人事調動表明,中國外交系統可能正在爆發劇烈内訌。
2021年10月華春瑩升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在2022年7月汪文斌調任外交部發言人之後,華春瑩開始逐漸淡出公衆視野。緊接著9月份,毛寧從四川樂山市常委和副市長任期上調到外交部擔任發言人。10月,秦剛在二十大上當選中央委員。12月,秦剛又升任外交部長。2023年1月,趙立堅被平級調動到邊海司,被戲稱為打入冷宮。3月秦剛又加升到國務委員,享受副國級待遇。
這裏面至少有三個反常現象:1.兩位戰狼發言人都被替換,換上來的發言人相對來説銳氣大減;2.毛寧是從外交部排擠到地方,又從地方調回外交部的,而汪文斌此前常駐第三世界國家,在公衆面前還很陌生,缺乏存在感,兩人此前都沒有爭議性言論和挑釁國際爭端的行爲;3.秦剛半年内連跳三級,突然升至副國級待遇,而他本人在外交上缺乏建樹,資歷尚淺,排在他前面大有人在。
這些反常現象,既是外交系統内部鬥爭的結果,也是加劇鬥爭的原因。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已經神秘失蹤二十多天,中國外交系統可能正在經歷政治鬥爭。不僅如此,這場政治鬥爭可能關係到中國外交政策的重新調整或轉向。
1.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跟戰狼崛起
早在1990年代中國就提出了“大國外交”構想,但是一直處在摸索期。相對來説,從1990年代最遲到2009年以前,中國外交處於相對低調階段,主要服務于中國當時以經濟發展爲中心(有人戲稱“悶聲發大財”)的“和平崛起”政策。
波士頓大學政治科學家、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陸伯彬教授(Robert S. Ross)早在2012年就注意到,中國外交在2009-2010年間發生了重大轉向,中國在國際關係和地緣政治摩擦中越來越趨向於激進冒險。比如在此期間發生的摩擦包括:5艘中國船隻(含中國海軍及海事局的船)故意騷擾美國海軍“無瑕號”研究船、强硬挫敗“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激烈反對對台軍售案、强硬對抗韓美軍事演習、在日本拘留中國非法越界漁船時過激反應和煽動大規模反日游行、逼迫谷歌退出中國市場、極力阻撓和强烈抗議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並引發外交衝突、在南中國海示威性宣誓主權等等。1
還有研究者注意到,中國在2011年與2012年間利比亞撤僑事件的高調外交姿態和釣魚島衝突中冒險主義轉變。2 一系列跡象都一步步接近時任外長王毅于2013年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政策。3 2014年,習近平首次公開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站台,跟著王毅在2016年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升到理論高度,4 並由時任國務委員楊潔篪提出所謂“習近平外交思想”。5
這時候,由强硬、挑釁性、爭議性、冒險性和攻擊性包裝成的外交自信,逐漸成爲中國外交主流,這時候戰狼外交主要模式已經成熟。直至2017年電影《戰狼2》票房大賣,把“戰狼”一次推上風口浪尖,“戰狼外交”作爲一種戲謔性、乃至批評性的外交作風,才逐漸被公衆所熟知。
在公開場合,中國官方對待“戰狼外交”的稱謂,有時候模棱兩可。比如時任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就説,正因爲攻擊中國的“惡狼”多了,才需要中國用“戰狼”反擊。6 其他場合,中國外交官基本上是拒絕“戰狼”稱謂的,劉曉明本人也不承認這種稱謂。
2.戰狼登場
在正式場合,中國外交官只承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這是“戰狼外交”的正式稱謂,王毅和楊潔篪無疑是這種外交路綫的頂層設計者。儘管網絡上將有關戰狼“外交鼻祖”或者“頭號戰狼外交官”職稱極其混亂(表明新聞工作者沒有做好扎實研究工作),真正在《戰狼2》爆紅後,第一個被冠上“戰狼”頭銜的,是時任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令其一戰成名的代表作,就是中國人游客瑞典旅舍鬧劇。
然而最爲知名的戰狼代表,給國際社會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仍然非趙立堅莫屬。其成名首秀,是2019年在推特舌戰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及前駐聯合國特使Susan E. Rice,引起巨大爭議。當時趙立堅還只是中國駐巴基斯坦公使銜參贊,其推特名還是比較中二的“默罕默德·趙立堅”。因駡戰一炮而紅之後,趙立堅受到外交部賞識,得到迅速提拔,于當年8月起任新聞司副司長,并於2020年2月24日起任外交部新聞發言人。
作爲最典型的戰狼外交官,趙立堅以凶狠和咄咄逼人的作風著稱,其中還包括故意散佈謠言和對民主國家無端發起攻擊。其中爭議性較大的事件,包括造謠新冠病毒起源美國以及由美軍帶入中國、“偷著樂”事件、用“烏合麒麟”惡搞畫攻擊澳大利亞、用惡搞版《神奈川衝浪裏》攻擊日本福島核污染、盜圖污衊美國阿富汗戰爭罪(照片實爲敘利亞政府和俄羅斯製造的戰爭罪行)等等。
可以説2019-2022年間是趙立堅和戰狼外交最巔峰時期。這段時間中國因中美貿易戰、血腥鎮壓香港“反送中”運動和不負責任造成新冠肺炎全球大爆發,成爲全球輿論焦點。在此期間,戰狼外交官傾巢而出,到處開火。其中既有時任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此前曾遭加拿大驅逐)為代表的慣犯,也有駐澳大利亞大使成競業這樣的由職業外交官轉型的戰狼外交官。不論是誰,中國戰狼外交官的典型特點,除了煽動性、攻擊性和爭議性之外,還有就是主要從公共外交下手,直接面向國内和國際觀衆混淆視聽。另外,動輒向外國發出威脅,也成了戰狼外交官的常態。
有人誤認爲,戰狼外交官唯一標準就是强硬,這完全是誤解。中國外交即便在相對和平時期(1990-2010),也表現得很强硬,即便這段時間内中國外交官的存在感比較低,媒體能見度不高,很少由外交官直接挑起國際爭端和口水戰。戰狼外交并不是强硬風格發生轉變,而是對現存國際秩序含有情緒性的攻擊和報復以及頻繁打破外交慣例的冒險主義行事作風,最大特點是爭議性。
比如現任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和汪文斌,也被不明所以的人稱爲戰狼外交官。事實上二人雖然措辭仍然强硬(但是在外交措辭上屬於中規中矩,并不像戰狼外交官可能故意引起爭議),相對於華春瑩和趙立堅來説,行事作風低調了很多,攻擊性也已經大大減損,到截稿爲止幾乎從不引起巨大爭議(除非也像成競業一樣後期轉型)。
趙立堅、桂從友、盧沙野、華春瑩等人仍然是最典型的戰狼外交官,但是這并不等於說戰狼外交是由這一批人主導的。不論如何,楊潔篪和王毅才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頂層設計者和直接授意者(顯然是在習近平授權下進行的),這才是戰狼外交的正式稱謂。準確地說,戰狼外交只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一小部分(并不是全部),雖然楊潔篪和王毅同樣在特殊場合親自操刀出演戰狼,但這并不等於說在楊王二人主導的外交事業中,所有中國外交官都是戰狼,這完全是誤解。
3.秦剛與外交部大亂鬥
2022年楊潔篪卸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後,中國外交系統大權移交到王毅和秦剛手裏,但是一系列人事調動表明,中國外交系統可能正在爆發劇烈内訌。
2021年10月華春瑩升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在2022年7月汪文斌調任外交部發言人之後,華春瑩開始逐漸淡出公衆視野。緊接著9月份,毛寧從四川樂山市常委和副市長任期上調到外交部擔任發言人。10月,秦剛在二十大上當選中央委員。12月,秦剛又升任外交部長。2023年1月,趙立堅被平級調動到邊海司,被戲稱為打入冷宮。3月秦剛又加升到國務委員,享受副國級待遇。
這裏面至少有三個反常現象:1.兩位戰狼發言人都被替換,換上來的發言人相對來説銳氣大減;2.毛寧是從外交部排擠到地方,又從地方調回外交部的,而汪文斌此前常駐第三世界國家,在公衆面前還很陌生,缺乏存在感,兩人此前都沒有爭議性言論和挑釁國際爭端的行爲;3.秦剛半年内連跳三級,突然升至副國級待遇,而他本人在外交上缺乏建樹,資歷尚淺,排在他前面大有人在。
這些反常現象,既是外交系統内部鬥爭的結果,也是加劇鬥爭的原因。
聯想到4月份,盧沙野毫無徵兆地爆出涉及蘇聯加盟共和國的言論,再次挑起國際輿論爭端。這就不得不讓人遐想,是不是外交系統的戰狼派,在藉機向外交部施壓和挑戰。秦剛雖然也經常被媒體冠以戰狼稱號,但是許多媒體在故意製造噱頭。事實上秦剛雖然堅持中國外交系統的一貫强硬作風,但是秦剛的外交建樹比較少,在戰狼們群雄爭鹿的時候,他既沒有主動製造爭端,也沒有在媒體和公共外交上故意高調顯示存在感,甚至也沒有標新立異的譎談怪論引起爭議。正如前面所講,强硬并不是判斷中國戰狼外交官唯一標準。就算一定要給貼戰狼標簽,秦剛即便不是傾向於溫和的外交官,也是不典型的戰狼。
假如秦剛不是戰狼派,上面的人事調動和佈局就説得通:調開主要戰狼、請新人上場。毛寧只有外交工作經歷、毫無地方經驗(而地方工作經驗,也并不是外交官不可或缺的資質),卻在2020年戰狼外交高峰時期,突然調到四川樂山市擔任地方官員。但在戰狼外交面臨人事佈局洗牌時,受到冷落的毛寧突然又被召回外交部,與同樣缺乏存在感的汪文斌一起擔任發言人。
一般來説,中國外交系統中最容易產生戰狼的,是駐西方發達國家的使節。相對而言,駐第三世界國家的中國時節比較缺乏存在感,比如汪文斌。但也有例外,比如趙立堅就是從巴基斯坦調到發言人任上的。這可能是趙立堅為搏出位,故意爲之。事實證明他靠爭議性成功引起了外交部關注,迅速調任到新聞司。駐巴基斯坦文化參贊張和清似乎也在模仿趙立堅的成名之路,利用公共外交搞大名聲,但絕大多數派駐第三世界的外交官都跟汪文斌相似,沒有存在感,也沒有搏出位。
秦剛是派駐西方發達國家時節,但卻是其中比較罕見的低調類型。不但他赴任外交部長時,許多人認爲他與一般戰狼有距離,甚至不少人從中國外交系統人事調動嗅到了中國外交可能在轉型。乃至秦剛失蹤以後,仍有媒體認爲他並不是傾向於戰狼那一邊的。7
作者顯然是支持這一種看法,因爲只有這樣才能解釋外交部人事佈局的反常現象。如果確實如此,秦剛出事,可能意味著外交部正在動蕩之中。秦剛既然能反常地連升三級,一直上升到副國級,顯然與習近平有意提携有關,既然如此,爲什麽秦剛位至副國級的大員又會受到突然清算呢?恐怕能夠挑動戰狼派清算秦剛的,要包括王毅,他目前仍是外交系統名義上的最高領導。
如果秦剛因被羅致“貪腐”及“個人作風”問題等罪名,出現“意外”(請參考上一篇文章:從中國外交部長秦剛桃色傳聞看中國政治謠言),那麽很有可能的狀況是,戰狼派又會重新掌握中國外交系統,毛寧和汪文斌會被再次出局(雖然也可能有人會在戰狼和職業外交官之間尋求折中)。
4.小結
眼下中國内政外交危機在不斷加劇,在去年年底至今短暫調整外交政策之後,可能引起外交系統戰狼派普遍不滿。圍繞秦剛的鬥爭,仍然是外交路綫的鬥爭。關係到要不要在危機重重的時刻,選擇殺出重圍,還是修好關係。
從結果上來看,秦剛上任外交部部長以來,可以說是有一定建樹的,其中就加分項至少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財長耶倫訪華、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日本外相林芳正訪華、馬斯克訪華等等。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外交關係,相對於三年大流行時期,確實有趨於緩和跡象。這正從一個側面説明秦剛代表的外交路綫,其目的是緩和外交衝突——即便不是修好關係,也是避免衝突進一步惡化。顯然,戰狼派要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未來如何,還有待繼續觀察。
Robert S. Ross. 2012.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the American Response: Sources of Tension and Prospects for Renewed Cooperation.” In China’s Foreign Policy: Who Makes it, and How is it Made? Edited by Gilbert Rozman, 185-212.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ominik Mierzejewski and Bartosz Kowalski. 2019. China’s Selective Identities State, Ideology and Culture. Singapore: Palgrave Macmillan.
Wang, Yi. June 27, 2013. “Exploring the Path of Major-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https://www.fmprc.gov.cn/mfa_eng/wjb_663304/wjbz_663308/2461_663310/201306/t20130627_468425.html
王毅. 2016年5月4日. “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6-05/04/nw.D110000gmrb_20160504_10-03.htm
楊潔篪. January 14, 2017. “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指引下不断开创对外工作新局面.” https://www.mfa.gov.cn/web/ziliao_674904/zyjh_674906/201701/t20170114_9870014.shtml
劉曉明. 2016年5月4日. “驻英大使刘晓明:有‘狼’才有‘战狼’.” https://v.cctv.com/2020/05/25/VIDEgQKGcOhBPHTIMZAYLtyj200525.shtml
Fan Wang. July 18, 2023. “Qin Gang: China's 'missing' foreign minister sparks guessing game.”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asia-china-6612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