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的科技突圍:一種浪漫主義》一文,我們談到科技發展並不是經濟成長的充分條件,在某些情況下,制度性變革反而才是經濟成長的主要推動力。
那麽中國眼下企圖從關鍵領域實施「科技突圍」,有助於實現經濟成長目標嗎?
以下我們將從主導科技發展的舉國體制是否有利於轉換成經濟效益問題。
我們在《中國經濟的科技突圍》已經注意到,在舉國體制下發動「晶片大躍進」的經濟效益存在很大問題:投入巨大、腐敗嚴重、浪費巨大、收效甚微。
2024年
3月經濟學人智庫(
EIU)估計,
2014年以來中國由國家主導的晶片產業投資就超過
1500億美元(包括
2024年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預計投入的第三期大基金約
270億美元)。1 儘管投資巨大、收效甚微,中國對半導體產業傾注巨大心血,更多是關係到一系列安全問題,而不是經濟效益問題。
中國政府將高端晶片視為關鍵核心技術,積體電路作為重要基礎核心領域之一,是中國政府認定的戰略性、關鍵性領域。2 中國政府對待關鍵核心技術的態度,借用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的話來説就是: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發達國家在一些關鍵技術與核心產品上對我實施出口管制,我國集成電路、基礎軟件、互聯網、高端生產裝備、新材料等多個領域都存在產業安全風險隱患,相關制造業不僅面臨低端鎖定困境,產業鏈安全和供應鏈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比如,在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中,大量使用進口的芯片、軟件和控制系統,一旦被『卡脖子』,就難以保障設備和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對於國防科技工業來說,核心技術更是買不來的,要突破制約武器裝備發展的『瓶頸』,就必須下大力氣突破關鍵核心技術。」3
苗圩的表述非常典型地體現了習近平對中國科技自主發展戰略的定位:中國政府要尋求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甚至都沒有考慮經濟效益問題,而是一味在談安全問題。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當代政治觀念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